抢戏当先:抢大腕 抢歌手
自打东方卫视《中国达人秀》展现了周立波、高晓松(微博)(微博)、伊能静(微博)(微博)“三人行”点评的精彩,自从浙江卫视《中国好声音》开创了“导师负责制”的专业与温情,音乐类选秀节目便都盯上了歌坛大腕。《中国好声音》请来刘欢、那英、庾澄庆(微博)、杨坤(微博)(微博)(微信号:yangkunmusic) ,湖南卫视《中国最强音》就搬来罗大佑、陈奕迅、郑钧、章子怡。而东方卫视刚刚开播的《中国梦之声》也不示弱,拥有王伟忠(微博)、韩红、李玟(微博)、黄晓明(微博)(微信号:lovemingzone)四位评委,他们在各自领域也都是重量级人物。
请大腕,最直接的效果是有看点,比如安徽卫视《我为歌狂》,请来田震担纲主持,虽然被观众评价为“像在讲鬼故事”,可还是吊起了不少观众的胃口。另外,即将开播的天津卫视《天下无双》也请来了杨钰莹担当主持人,参加的明星则有齐秦(微博)、小沈阳(微博)、林志颖等。
电视台与明星合作,倒是两情相悦的事情。“田震很久没出来了,当我们和她沟通时,她表示愿意借这个机会‘复出’。”安徽卫视负责宣传的曹君君说,“明星助阵电视台,电视台收视率上去了,广告额就上去了;明星曝光率提高了,声望也自然会起来。”
抢评委,热火朝天;抢选手,势头也不弱。《我是歌手》“死磕”齐秦、“醉劫”沙宝亮(微博)、千里“追击”黄绮珊的故事在圈内广为流传,其他节目在选手上同样费尽心机,韩磊、李翊君(微博)、朱桦、毛宁、麦子杰等一批老歌手在《我为歌狂》中“回炉”,而《中国最强音》开赛前网罗了一批专业“种子”选手,比如熊汝霖、阿兰、李佳薇、胡灵,甚至还有当年为章子怡指导过声乐的莫艳琳。
在乐评人卢世伟看来,除了零门槛的草根类选秀节目,拥有专业基础的歌手,是音乐类选秀节目争抢的资源。“花大价钱抢到大牌的还好,抢不到大牌、制作经费又有限的,就只能矬子里拔将军了。”
浮躁之气会伤害音乐
音乐类选秀节目如火如荼,对那些制作精良、收视率节节攀升的节目来说,电视台、评委、选手都是受益者,但对那些收视平平,好似“打酱油”的节目来说,则未必如此。
其实,正如职场类、情感类、相亲类、益智类、竞技类节目一样,任何一种类型节目的爆发式增长,都会潜藏危机,一如卢世伟的担忧:“2005年、2006年那会儿,选秀节目火,2008年以后明显不景气,因为同类节目太多,观众看腻了。《中国好声音》是在人们期待值处于最低谷时,来了一个触底反弹,好不容易又培养了观众的好胃口。可是这样爆炸性地搞下去,观众肯定会对这类节目再度失去信心。就算电视台今年通过节目挣到钱了,从长远的角度看,明年怎么办?后年又怎么办呢?”
也许有人会说,风水轮流转,音乐类节目即便被“吃干榨净”,还能开拓其他类型的节目嘛!但有多少人会想到,当荧屏的五光十色褪去,留给音乐本身的将是什么样的底色?
“选秀节目,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,本质上都只是电视节目娱乐化的产物,要说给音乐产业输送人才,简直太难了。当音乐资源被以各种形式无限度透支,带给音乐行业的创伤将是深入骨髓的,比如,选秀的浮躁,会让很多人对音乐不再那么真诚,这无疑是可怕的。”乐评人王磊直言不讳。
来源:真人秀